【化材】给学弟学妹们的一些分享 ——2017级研究生陶诚在“子威讲坛”的发言

发布者:杨茹婷发布时间:2020-04-27浏览次数:84

给学弟学妹们的一些分享

——2017级研究生陶诚在子威讲坛的发言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在此特殊时期以这样特殊的一种形式跟大家进行一次交流以及我本身经历的一些分享。

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陶诚,现就读于伟德BETVlCTOR1946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物化工专业,并于今年六月份告别母校迎来人生中一个新的转折点。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共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三篇SCI学术论文和一篇中文核心期刊综述,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于2019年十月份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伟德BETVlCTOR1946学业一等奖学金,并在2019年十二月获伟德BETVlCTOR1946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第一届化材之星奖项。课外竞赛方面,在第十六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上海赛区银奖和校级金奖。在课下,曾作为志愿者组长指导布置了上海市“小研究员科学实践探究能力培养活动”,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实验项目,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工作站实验项目等多项活动事项。

今天我将以这三年研究生阶段学习经历的心得体会和总结跟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分享,分享的主题就是如何进入以及适应研究生生活。接下来我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交流,包括目标的确立、科研的体会、困难的克服以及未来的规划。

选择就像是人位于一个岔路口,走哪条路都要靠他自己的决策。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在研究生攻读与否这个问题上经历过纠结与权衡,是参与就业好还是攻读研究生好?咱们今天假设的前提是已经选择了攻读研究生,那么接下来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就是目标的确立,确立所报考的学校、确立所报读的专业、确立未来研究的方向等等。在这里先说明一下,我本科所读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生读的是生物化工,从物理转到了化学生物,其实是选择了跨专业报考。当初我所做选择的理由也很简单,开始是相中了心仪的学校,按照常规操作应该就是报考此所学校的机械专业了,但是根据我本身的情况,由于本科期间荒于学业,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所以对我来说什么专业都是从零开始,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优势了,于是我考虑是不是可以换一个专业就读,选择的理由也很简单,我想报考的这个学校化学专业很强,于是我就选择了报考化学专业,希望可以在这里得到更好的学习。说这些其实也是想告诉一部分有跨专业打算的同学们,虽然跨专业一定是存在着种种劣势的,包括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复试阶段等等问题,但是如果你对其他专业抱着浓厚兴趣并希望得到专业的学习,或者是对本身专业存在着些许不适的等等一些原因,那么就请抛开所有顾虑,坚定自己的想法,不可犹豫不决打乱自己的学习安排,不过同时你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在公共学科以及专业课学习上,你只有通过更加优异的成绩去稍微弥补专业上的缺陷了。对于报考本专业的同学们,也要用心去准备每一科了,因为不只是你们,还有一大批其他专业的同学更加努力地争取着那一席名额。其实对于目标的确立每个人都存在着各种自身的考虑和受着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我所想表达的观点其实就一点,那就是坚定目标,尽量避免在备考过程中由于挫折或是成就去改变学校和专业,当然,我们可以就现实情况做一些调整,但忌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这样会严重影响到你备考的节奏和心态的,朝着最初的目标积极拼搏不失为好的选择,这不只是我切身的体会,也是从身边许多研友身上总结出的结论,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到一些参考和帮助。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进入研究生阶段对科研的体会,相对于本科的基础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定是对专业领域更深入层次的研究,会面临很多新的理论、实验、仪器等等,开始我以为只有我这种跨专业来的学生才会对所有的事物表示新奇,但是在后来的交流当中发现,其实对于化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有些细致方向的研究也是之前未曾涉及的,所以当大家在面临许多未知的东西的时候不要太过惊慌,也不要过于气馁,虚心请教学习即可,做到多听多看多学,主动向师兄师姐们请教,虽然作为师兄师姐也不一定什么都懂都会,但毕竟做的看的总要多一些,至少可以让大家避免一些我们之前犯过的错,少走一些我们之前走过的弯路;自己私下也需要多查些资料文献,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实在是遇到困难了再向老师进行请教。

任何人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都难以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挫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具备正面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了。这些困难可能来自方方面面,包括不同事情在时间上的冲突;实验上遇到的挫折;同学之间的小摩擦等等。时间上的冲突包括研一期间课程和时间上的安排、每天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上的调整、假期和实验的取舍等等,对于这些可能我们都将会遇到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我们需要分清楚事情的主次关系以及个人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再对时间做出分配。比如研一期间我们可能课会比较多,这时候实验的时间安排和课程的时间安排会发生重叠,我个人是觉得在研一期间,特别是上学期,课程比较集中,这是我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时期,可能这时候我们应当以课程为主,尽量将实验放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整块时间,这样实验时间就不会被拆的零零散散,也不会耽误到我们对课程的学习。对于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可能是高强度的,有些专业的实验时间跨度会很大,如果安排不当就需要通过熬夜甚至通宵来完成,放弃就会这一天甚至是一周的努力就白费了,这时候就尤为体现出时间安排上的重要性,我们得事先规划好所有的实验、合理分配时间、掌握时间跨度,避免占用饭点和休息的时间,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实验的时间跨度是十二个小时,我们需要安装实验装置开始反应,并在十二小时后停止反应,这时候如果我们上午十一二点才开始反应,那就需要我们在夜里十一二点停掉实验了,这样的安排就显得不是那么合理了,当然有时候我们早上七八点就过去准备开始安装实验装置了,可是由于不熟练或者是一些小的意外,导致时间又到了十一二点了,又是悲催的一天……所以我一般会把准备工作放在头一天晚上,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顺便准备一下明天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装置,这样在第二天早上过来直接加材料开始反应即可。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合理规划好我们的时间会让我们轻松很多,也就避免了很多意外的发生。同时我个人建议每天都要给自己划出一点放松休息的时间,去放空自己,去给自己充电,不要让每天促使自己起床的是压力和任务,而应该是对明天的期待。至于假期的时候,我个人除了寒假基本上是不回家的,假期仪器都是空着的,效率比平时要高很多,不舍得浪费,当然这要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意愿和对自己的要求,不做提倡。说到这就要提一下大家对整个研究生阶段的规划了,如果你希望在科研上可以取得更多的成果,希望评上一些国奖之类的荣誉等等,那么可能你就需要有一个更加长期的安排了,你得知晓各个方面的时间节点,比如评国家奖学金的时间是研三的上学期,那其实你就得在研一研二两年时间内取得相应的成果了,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你去做一个长期的规划的。在完成研一的课程之后我们基本上所有的精力都要放在实验上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挫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结果与理论不符,重复性差等等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切记不可急躁也不能放弃,重复数次无果后就要分析其原因了,研究其可行性、通过控制变量等方法去调整试验参数,一步一步去摸索改进,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很煎熬比较花费时间,但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有可能去解决掉问题。

在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之后就再次站在了人生的新岔口,就比如我现在,是面临就业还是选择继续深造?其实这个问题不该是放在现在去考虑的,我们在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前就要去对未来进行一个大致的规划了,就像刚刚所提到的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位置。如果在进入研究生生活之初就确定了自己希望读博的这个方向,那在这两到三年时间里面就得需要取得相应的成果, 临近岔口的时候再去准备可能就晚了;如果一开始就确定了毕业即参加工作,那么其实你也是需要有个提前的规划的,如果就业的方向,就业的前景,在这研究生期间所需要掌握的相应技能等等。总之,我们对未来是要有个清楚的规划的,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走出每一步,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最后我想就“科研精神”、“科研信念”总结下自己渺小的感悟。

第一,“科研精神”意味着“自主”与“求是”,迈入研究生阶段意味着你要成为一个自主的“科研人”,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求是精神,是与历史长河中的科研大师对话、与最前沿理论抑或应用成果对话,乃至自我对话的审思过程。这意味着在实际的科研生活中,我们必须在学习吸纳知识的基础上,从本科阶段的被动吸收角色转变到自主构思框架、实验操作践行、结果反复修正这一完整科研链的科研工作者角色。 

第二,“科研精神”是不断继承的精神。自然科学是一种前赴后继的东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更先进的东西,是一个继承的过程。除了在前人肩膀上不断继承,科研也需要从自我过往中不断继承。我非常喜欢一句(针对我们这群青年的)箴言:“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未雨绸缪,好过抱佛脚的焦虑。”我们刚刚迎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所有春日里的努力或荒废,都将在秋日里——评奖时刻、升造时刻、求职时刻一一现形。从来没有无中生有的运气使然,运气从来都是实力基础上的锦上添花。无论做什么科研工作,都像是在固若金汤的堡垒上找石缝,把手指插进去一点一点地往上爬。

第三,科研信念是从科研中发现美的火花。我不赞成把科研看做一项枯燥的机械任务。我想大家都有旅游的经历,我可能不记得沿途的奔波和美景细节,但我还记得曾经在深夜攀登泰山,于登顶之时恰逢日出的第一缕日光,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动久久不忘。我想说,山下的风景也很美,但只有与山齐高者,才能看见云朵以上的风景。而我在经历一个意外有趣的实验新发现时、被宣布获奖时、看到论文的录用通知弹框时的感受,与登顶之时阅云雾缭绕的兴奋无出一二。我期待在未来深耕的道路上继续体验科研之美,也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经历唤起大家体验科研之美的一点点憧憬。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努力加自信的结果就是成功。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未来取得自己的胜利,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